六大纳税筹划方法教你合理避税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
选择投资地区和行业进行税收筹划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投资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享受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
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鼓励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业发展、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因此,企业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低税率和减除收入优惠政策。
2) 工业投资税收优惠。
3) 就业安置优惠政策
4) 减税优惠政策
2.合理运用企业组织形式进行纳税筹划
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合理运用组织形式来规划自己的纳税状况。
比如《企业所得税法》合并后,按照国际惯例,企业所得税被定义为以法人作为界定纳税人的标准。原国内企业所得税独立会计准则不再适用。同时规定,无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应当合并在总行纳税。不同的组织形式分别采用独立征税和集体征税,这将对总公司的税负产生影响。企业可以利用新规定,通过选择分支机构的组织形式,进行有效的税收筹划。
3.使用折旧方法进行税务筹划
折旧是价值中转移到成本或期间费用以弥补固定资产损失的部分。折旧额与企业当期成本费用、利润水平和应纳税所得额直接相关。折旧具有扣税效应,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需要缴纳的所得税也不同。
因此,企业可以采用折旧法进行纳税筹划。缩短折旧年限有利于加快成本回收,并能将后期成本前移,使前期会计利润后移。
在税率稳定的前提下,递延所得税相当于获得无息贷款。此外,企业在享受“三免三减半”优惠政策时,应尽量延长折旧年限,并在优惠年限内安排后续利润。税收筹划也可以用来减轻企业的税负。最常用的折旧方法包括直线法、工作量法、年限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不同折旧方法计算的折旧额金额不一致,各期摊销成本也不同,影响各期的营业成本和利润。这种差异为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
4.运用存货计价法进行纳税筹划
存货是决定主营业务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产品成本、企业利润和所得税的影响较大。企业所得税法允许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确定存货的实际成本,但不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选择不同的存货交收计价方法,会导致期末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的不同,从而导致企业利润的不同,进而影响各期的所得税税额。企业应根据不同的纳税期和不同的损益情况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以充分发挥成本费用的抵税效应。如先进先出法适用于市场价格普遍下降的趋势,可以降低期末存货价值,增加当期销售成本,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推迟纳税时间。当企业普遍感到流动资金紧张时,延迟纳税无疑是从国家获得无息贷款,有利于企业资金周转。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先进先出的方法会抬高利润,增加企业的税负,所以不应该采用。
5.选择收入确认时间进行纳税筹划
企业不同销售方式的选择对企业资金的流入和企业利润的实现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销售方式在税法上有不同的收入确认时间。通过选择销售方式,控制收入确认时间,合理归属于收入年度,可以在经营活动中获得延期纳税的税收优惠。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销售方法和收入实现时间的确认,包括下列情形:
第一种是直销方式,即收到货款或取得付款凭证、提单交付买方之日为收入确认时间。
二是托收承兑或委托银行代收货款的方式。货物发出、收款手续办理完毕之日为收入确认日。
三是赊销或分期付款,以合同约定的收款日为公司收入确认日。
第四种是预付款销售或分期预付款销售,确认收入的时间是货物是否交货。
五是长期劳动合同或者工程合同,按照完工进度或者纳税年度内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的实现。可见,销售收入的确认是在“是否交货”这一点上进行的。销售已交付或取得销售凭证的,确认销售并确认收入;否则,收入就无法实现。因此,销售收入规划的关键是把握和调整交货期。每种销售结算方式都有其确认收入的标准条件。企业可以通过控制收入确认条件来控制收入确认的时间。
6.运用费用扣除标准的选择进行纳税筹划
费用是应纳税所得额的递减因素。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列示当期费用,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依法推迟纳税时间,以获得税收优惠。企业所得税法允许税前扣除分为三类:
一:是依法允许全额扣除的项目,包括合理的工资、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提取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专项资金等,以及支付金融机构贷款利息。
二:是有按比例限制部分扣除的项目,包括公益捐赠支出、业务招待支出、广告业务推广支出、工会支出等三项资金。企业必须控制这些费用的规模和比例,将其控制在可抵扣范围内,否则会增加企业的税负。
三:是允许的额外扣除项目,包括企业研发费用和企业为安置残疾人支付的工资。企业可以适当增加这类支出的数额,充分发挥其扣税作用,减轻税负。凡允许据实扣除的费用,都可以全额补偿,使企业合理减少利润,企业应当列为适当。税法规定有比例限额的费用,尽量不超过限额,限额内的部分全额支付;税法规定,超出部分不得税前扣除,必须计入利得税。
税收筹划是合理合法的,不是偷税漏税,也不是偷税漏税。关于税收融资,财税情报有六点提醒所有企业和企业财务人员:
提醒一:节税的前提是不违法,不带来风险。财务人员一定要记住,不要为了省税而刻意省税。防范税收风险应该是第一要务,这意味着控制企业风险比节约税收更重要。很重要。
提醒二:财政人员可以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来节约税收,但必须正确、适度地运用税收政策,不要扭曲税收政策,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不要过于激进,政策使用要慎重。
提醒三:节税实际上就是更多地利用税收优惠,依法、合规、适度、合理地享受我们应该享受的利益。享受政策不仅是国家对纳税人的权利,也是我们作为企业会计的权利。义务,许多公司花了大量的钱来逃税、逃税和骗税,他们不使用现有的优惠政策。
提醒四:财务人员一定要还原业务的真实面目,切记不要偏离真实业务。不符合企业真实面目的节税,实际上是逃税。会计人员必须小心节税。
提醒五:税收筹划是事前安排,不是事后考虑。所有事后成为事实的商业计划都是为了弥补。
提醒六:不可能仅仅依靠纳税人来做纳税筹划。这就是为什么税务代理和税务咨询作为第三产业应运而生,并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